一年为什么12个月?

仲孙云海仲孙云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点久远了,大概是我小学时候的问题……不过,我至今依然不知道准确的答案。 当时住在奶奶家,和奶奶一起睡,有一天晚上忽然很奇怪地问奶奶,为什么是一年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那时候刚放春晚,还记着赵本山和赵薇那段子),为什么不干脆12个季度呢?

后来,我辗转得知,在西方历法里,一个月的概念是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而一年则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当月球走完它轨道上的一圈时,便完成了一个“朔望月”(月亮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循环过程),此时太阳的位置相对于月初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一周期就叫做一个“太阳年”。 而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都有固定的日期,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9月23为秋分,12月22日为冬至。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所以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多一天,也就是多了一个月,加起来13个月。 我觉得这个答案挺合理的,但为何农历中没有闰月呢?农历中每个月的天数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呀!比如正月二月三月等,有三十天四十天或者二十九天的情况出现啊。

于是我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农历中不考虑闰月呢?如果考虑的话,是不是就要把每一个月份都分成上中下三个月,然后根据农历节气分别标注每个部分的起始时间呢?这样农历不就变得很复杂了么? 于是我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要将阴历阳历分开计算而不将它们合在一起算呢?既然最后的目的地都是二十四节气,干嘛不一开始就考虑得简单一点直接得出结果呢? …… 于是我又找到了新的问题的答案:古人把宇宙划分成28星宿,把地面划分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兑离震坤艮)……其实这些划分都是为了方便观测和记录用的。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球状并且自转绕地轴运动,但我们古代先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难道他们能未卜先知么? 其实也不能全说是臆断,我们现代人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很多知识的确是前人经验总结出来的。但是,就像数学中无穷无尽的无理数一样,你不可能通过有限个步骤就证明出所有的结论,我们所能做的最多就是归纳总结出一个大致的规律。所以,农历这种把大数分成小部分再分别标示的方法虽然繁琐且不能精确到每一天,却是最符合现实情况的。

庄树亮庄树亮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问得好, 古时候人们把月亮圆缺变化划分成13个部分(13月),又因为每满30天就有一个朔望月,所以每个月就有29或30天的周期性, 而现在农历的每个月有4周的7天,是因为阴历的每一个朔月在29天内循环了两次,也就是一个月有28+5=33(26)天,而公历的一个月内只有一个朔月出现,每个阳历月份是30-29-28-29……这样下去的话,一年的长度就会无限长下去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现在的时间就不准确了[笑] 但实际上月球公转并不是均匀的,每年会有近一个半月的误差,因此古人通过增加闰月的方法来抵消这种偏差,这样就确定了每年的天数为366或者365,同时为了调节农历每月的天数,他们还会通过设置“置闰法”让一些年份多几天,有些年份少几天,这就会导致每年的节气日期会发生改变,不过这种改动幅度不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对气候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