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五行是什么?
从现代科学看,世界是物质的,所以“道生一”中的这个一应当是指物质。《说文》曰:「一者,数之始也」,而所谓「万物的本原是数」的,即是从老子这里开始,并成为我国哲学中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一生二」则是一和二相乘所得一的平方,也就是「阴阳」;三则是两个阴两个阳相乘所得二的立方,就是「太极生两仪生四相生八卦」(具体八卦怎么来的后面再说) 这里的数学相当简单粗暴,而且没有考虑进负数和无理数的情况……因此要按现在比较科学的说法来解释的话应该是有问题的。不过我们不妨把它当成是一种古老的抽象算法来看待也可以。
至于什么五、七这些数字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意义就不得而知了。我猜大概是因为古人发现一些事物在组合的时候刚好能整除五或七吧。比如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之类的……总之古人很喜欢整除五和七的数字。
接下来就讲讲什么是太极和阴阳。其实呢古代所说的「阴阳」跟我们今天所说的「物理属性」差不多意思,只不过古人喜欢用「阴」「阳」两个字来形容罢了。「一分为二」的这个「二」指的就是上面说的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性质,或者说是对立而又统一的物性关系。 按照《周易·系辞下传》的解释,所谓「阴阳不测,之谓神」,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关系呢?于是就有了「太极生两仪」这种说法——说白了还是老一套的那套逻辑嘛!「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但是关于它的定义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它是「无」的意思,还有的说是「无极生太极又生出两仪」之类的。反正说法很多啦。 至于「两仪」,在《周易》中有不同的解释。如程颐所著《程易传》云:「太极者,亦且动而未形,故曰混成,亦无极而无极之称也。分而为二,故曰两。」朱熹也有类似解释,他认为「阴阳未分之前,有个混然之体,这就是太极」,「太极只是天地之源,二气之祖而已」。而在《周易集解》中则有另一种解释,其称「一阴一阳为之道,谓之太极。」 这两种解释似乎都有道理。前者将「太极」视为混沌状态,而后者则认为「太极」即为对立统一关系所产生的根源所在。但两者都不全面。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看法。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太极」真的是什么「混成」之物的话,那它本身也就跟两仪一样都是「形而上」的东西了,又如何产生两仪呢? 而根据后一种解释来看的话,我认为所谓的「太极」其实就是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关系。有了「两仪」之后双方才能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出新的事物,这大概就是「生生」的意思了吧。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欢迎指正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