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倒置成语?
所谓倒置成语,就是相对于我们平常运用的正常的成语而言的,是指在结构形式上与正常的成语不一致,但运用得当也会取得很好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活泼、生动、幽默。那么,“倒置成语”怎样运用恰当呢?
首先,要正确把握和理解倒置成语的原貌,必须“还原”才能理解,如“大摇大摆”运用为“摆大”,“拖泥带水”运用为“带水”,“牵肠挂肚”运用成“挂肚”等。如果对原成语的结构形式、意义及成语的整体含义把握不准,就会闹出笑话,如“三翻五次”说成“三翻”(还有“五六次”在后呢);“大同小异”说成“大同”(那小处呢?);“走马看花”(一晃而过)说成“走马”(没“看花”也成了“走马”)。这样不仅不能产生幽默感,反而会贻笑大方。
其次,在运用时,要抓住原成语的含义,取其有代表意义的字而“倒置”之,这种倒置就顺理成章,合情合理,合符逻辑,如“吃里爬外”说成“吃里”,“心不在焉”说成“心不在”,“大腹便便”说成“大腹”。
第三,使用“倒置成语”,一般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或说话的具体场合或内容。如果离开具体的环境,单独说“跑题”“有数”“走麦城”“见风转”“一石二鸟”“小题”,别人就可能不知所云,不知你所指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