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上什么课?
近日一项采访显示,有95%的学龄前儿童需要在幼儿园进行艺术、语言、科学等多门课程的学习。这让许多家长不禁疑惑,"小学化"倾向何时变成了幼儿园的教育宗旨。
其实,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园的任务有明确的规定:幼儿园是指由教育部门批准,为学龄前儿童进行的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游戏教学和运动锻炼等,目的是促进其身心健康,使其基本适应社会生活。幼儿园的任务是,积极促进幼儿在身体、心理、认知、情感、性格、行为、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然而,现实中却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辑的《幼儿园课程指南》,在今年4月份已完成修订,目前正在送阅过程中。修订后的书中指出,"切实扭转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并"严格控制和大胆减少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彻底清理和坚决槟弃幼儿园小学化的各种做法"。《幼儿园课程指南》将作为新课程改革方案发布,在各小学一年级开始执行。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有很多。对于6 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由于各方面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容易分散,强度大的教材和教学方式会使孩子极易产生厌倦情绪和学习动机缺失。在"小学化"的幼儿园里,幼儿基本是被动的接受者,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学校则是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两相比较,无论是兴趣还是动机,幼儿都难以保持长期在"小学化"幼儿园所受的教育,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里,由于缺乏幼儿的主动学习、互助学习和其他学习活动,幼儿只能是依靠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来进行学习,造成幼儿只会死记硬背,不会活学活用,不会自觉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当他们进入小学后,很难有效地摆脱单纯记忆、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没有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往往感到困难,出现厌学、逃学,学习兴趣下降等后果。这是"小学化"幼儿园的必然结局。
幼儿"小学化",根本原因是受利益驱动。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幼儿"小学化"可以使孩子聪明;一些商业利益集团,则把开办"小学化"幼儿园当作赚钱生意。一些教育部门的领导,受利益集团影响或自身业务水平、政治素质不高,也赞同幼儿园"小学化"。
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成为幼教战线的一项重大任务。消除"小学化",要靠各地教育部门严加管理、严格监督,严格执行幼儿招生政策,对违犯规定的幼儿园和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取消评优资格、开除公职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