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改革了什么?
这次体育总局的改革,主要涉及的是内部结构和人事安排。 总局和以前的局不一样,除了管理全国体育运动外,还承担奥运战略的职责。现在竞技体育部分的职责划入中国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青训体制部分划入国家体育总局,成立青训部。
这个调整其实是很合理的。因为组建中国奥委会就是希望让国内体育事务由国家层面主导。之前在奥运战略上,总局作为政府部门是参与决策过程并负责执行。今后,这一职能将由中国奥委会承担。当然,总局还是会保持对奥运会参赛人选的指定权,但选拔机制如何建立,以及最后的人选决定权是否交给中国奥委会,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毕竟中国奥委会代表的是运动员的利益,而总局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二者并不完全一致。所以这种改变到底能带来多少实质性的不同,现在还很难说。
至于竞技体育以外的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以前是由总局下的群众体育司主管的。现在划给新的体育总局,是一个进步。因为从过去的实践来看,群众体育是由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推进的,效果并不好。由总局直接抓群众体育,可以更好的通过政策和经费保障来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同时,设立青训部也表明总局推进青少年人才培养的决心。
关于人事安排,最主要的就是免去李颖川局长职务,任命孙永言为副局长(正部长级)。我认为,这是总局为了推动冬奥筹办工作的必要人事安排。李颖川主管体育竞赛、奥运会备战工作,至今已经13年。这13年来,中国的奥运备战和工作重心一直是在李的领导下进行的。可以说,李对中国体育的了解,对中国运动员的了解堪称第一。但是李也有自己的问题。主要是思路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另外李的身体状况也不好。经过慎重考虑后,总局选择了孙永言接替局长一职。
孙是军体司司长,负责乒羽棋等球类项目的训练和管理。孙上任之后,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协调好冬奥会与夏奥会备战衔接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青训后备人才培育之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