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知春何在?

雍采薇雍采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儿童不知春何在,春在枝头闹杏花。”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所作《春日》诗中。 原诗句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儿童不知春何在,春在枝头闹杏 花。”这两句是描写春天的景色,其中“知”字和“觉”字用得好。 “知”者,知觉也。“觉”者,醒来也。春天来了,小娃娃们还在酣睡;太阳出来了,孩子们还没起床。他们不知道,也不知道“春”在哪里。只有鸭子知道——水中的桃花盛开,江水的回暖使得它们可以下水嬉戏;只有黄鹂知道——树上的嫩叶萌发,莺雀在空中歌唱;只有蜜蜂知道——花朵里的芬芳弥漫,蝴蝶在翩翩起舞……所有这些“知道”的春之信息,都浓缩在这十二个字之中了。

如果仅从字面意思理解的话,这似乎是在讽刺那些无知的人(孩子)。但如果结合诗人作这首诗的背景来看,作者其实没有任何讽刺的意思。苏子瞻此诗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二月,他当时被贬居杭州已八年,这次又被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所谓“郁郁江南我未复,依依太行山,归来沧海傍。”他此时正满怀怅恨之情,漫步西湖,有感而发。但诗人又并非一味消沉,他从心底里还是向往着美好的春光。因此这首《春日》就写得委婉含蓄,意趣盎然。“不知”二字看似在说娃,实则暗含了诗人自己的情愫。因为如果说孩子是天真无邪的,那么诗人就是在假装糊涂,明知故问了。

关于儿童不知春的古诗还有一首著名的唐诗,即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点明了“早春”的特征:微风习习,细雨蒙蒙。雨像酥油一样滋润大地,这是早春的气息。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紧承上句,进一步说明春天的到来,由植物开始。远处的青草已经显出淡淡的绿意,但走近了却看不到。这种视角的表达给了读者一种朦胧的美感——“草色”仿佛一下子就涌现在你的眼前了。最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地愁。”直抒胸臆,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生动,景象清新悦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