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母猪是什么生肖?
我猜是马,马和母同音,而且马背挺直可以骑上去的,猪就不行。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大家不知道,在古时候没有专门饲养肥猪的,多数的猪肉其实是由马肉做的。 《汉书》记载“马畜号曰‘天马’,养之于苑中……利人齿颊者谓之“口马”;取其肌理者谓之“角马”……取其骨为器,谓之“脊令官”;取其膏,谓之“白马”,或以加皂荚,洗黑垢,除风痒,谓之“乌马”。” 所以说,古代的马其实是一种多用途的动物,和现在不一样,现在只有少数地区还保留骑马的传统。
所以啊,古人写诗的时候就会把马当成一种女人一样的动物,比如说杜甫的这首诗《遣兴五首》之四中的句子 “暮年回首悲何限,不见羊肠走马群。” 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羊肠”就是“羊肠小道”的“羊肠”,这个“羊肠”本来是指代道路崎岖难行,而杜甫用这个字来形容自己的一生坎坷,其实是比喻自己晚年生活的艰难,那么为什么用了“不走马群”呢?这就用到了另一个故事了。
据说汉武帝时期有个叫主父偃的人向他举荐一个人叫做李陵,说李陵有将帅之才,汉武帝就派李陵去攻打匈奴,结果李陵兵败被匈奴俘虏。汉武帝询问司马迁怎么看,司马迁说李陵忠君爱国,只不过是时运不济而已(意思是被匈奴打败了),汉武帝一听就很生气,说你这小辈替叛徒辩护!就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
司马迁在监狱里想了想,觉得这事有漏洞可钻,那就是李陵在出征前曾经向皇帝承诺,如果兵败就被处以死罪,现在虽然投降了匈奴,但是汉廷确实也没有斩尽杀绝,说明李陵还是有将帅之才的,于是司马迁就写了《史记·李将军列传》为李陵平反。 这件事在历史上本来就很有争议,有人认为李陵通敌卖国,应该处死,也有人认为李陵战败被俘,实属无奈。而司马迁在这件事上偏袒了李陵,让他的名声受到了影响。
唐朝的杜牧写了一首诗《少年行》来讽刺这件事 “李陵苏武是吾师,上下相思未曾离。两诏归来乐未央,明年春色倍还狂。” 这里的“两诏”说的正是汉武求仙和征伐匈奴两件事,他明贬暗褒,说皇上不管做什么都有好的地方,实际上却暗讽了武帝求仙好逸恶劳,穷兵黩武。 而另一首诗《赤壁》更是直说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话说得很直接,用孙吴起兵反击的机会暗示李陵如果再有机会一定会成功,而他的成功又会对汉朝有怎样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