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剂量和作用?

危芸丽危芸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我擅长,前段时间刚好帮公司做了一个多巴胺的剂型设计(也是从知乎上得知这个方法,所以特地来答一发)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多巴胺,它有什么生理作用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神经递质,最初是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中分离得到的。1952年,Cecil等首次从人脑中分离得到多巴胺并进行了结构鉴定。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相比,多巴胺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里面,多巴胺主要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化学物质。正常状态下,它在脑内量很少,但当外界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它会在体内快速释放以起到调节作用。目前发现的多巴胺受体有6个亚族,每亚族含4~7个蛋白分子,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配体结合位置和信号转导通路。每个亚族又包括不同的小分子群,不同的小分子群又可进一步分类为不同的家族[3]。 D1、D2、D3和D4是目前已知四个主要的多巴胺受体亚型。其中,D1和D5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而D2、D3和D4主要表达于周围神经系统。各个受体的基因启动子区域均有甲基化位点,这可能会影响其表达。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囊泡中的钠离子-钙离子交换装置而减少多巴胺释放,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些药物包括苯海拉明、多塞平及氯丙嗪等。还有直接激活多巴胺受体,促进下游信号通路蛋白激酶活化的药物,如苯海拉明和阿托品。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通过阻断多巴胺能神经元上的NMDA受体,防止谷氨酸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进而保护突触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这类药物有美金刚和利鲁唑。 那么我们再回来聊聊这个剂量的问题 一般来讲,我们身体里面存在的是游离的多巴胺,它与多巴胺蛋白结合呈可逆性,但两者并无特定比例。当大脑检测到外界刺激后,会迅速释放多巴胺至血液之中,继而进入靶器官发挥作用。但是,如果刺激太强或太久,多余的多巴胺就会堆积起来,此时就可能导致急性多巴胺中毒。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流涎增多、腹泻、尿频、尿急、幻觉、焦虑、运动障碍等症状。 所以说,当我们使用刺激强度太大或者时间太长的时候,就容易引起过量吸收而导致中毒。当然,使用太小的话,可能达不到效果。

对于药物来讲,我们通常讲究一个“有效浓度”和“最大疗效”。如果用药过少,达不到有效的浓度,自然不会起效;而如果用药量大,超过有效浓度,那就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所以在用药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剂量,还要关注时间、频率等参数,以免出现意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