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什么属子的?
中国古人根据动物的不同习性将动物分为12类,每类7种,并将它们与12地支相配合,以每一地支对应一种动物,形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称呼。而将12种动物全部排完一遍后,还余下3个地支没有对应的动物,因此便以“辰龙”、“巳蛇”、“未羊”来代替;同时因为十二生肖中每个属相都包含了一对阴阳属性一样的物种,在“三刑德库”之中,也加入了“午马”“未羊”,形成六冲的关系,增加了变化的意味。
到了北宋时期,民间开始流传“算命”的说法,而在算命中,又以“子午卯酉”为四正时,以“寅申已亥”为四长生,以此判断人的命运走势,这种理论随着《渊海子平》的流行广泛传播开来。与此同时,人们已经发现,一年12个月的变化与12种动物的循环往复有吻合之处,于是在农历每月初一日,形成了“建除十二神”的说法。而这也是后来我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的前身。 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现象认识的加深,以及对于宇宙星辰的关注,“建除十二神”的排列出现了新的规律,每个月的第一天都被赋予了相应的名称。如正月为“建寅”,二月为“除卯”等等,一直排列到十二月“闭坤”。又因为正月为一岁之首,所以这一天的吉凶也会被赋予一年的含义,成为“元”或“岁”。由此产生了“建寅月、立春节、岁在寅”的记载方式。
至于十二月“闭坤”之日,由于含有“阴盛阳微”的意思,常被认为是阴毒之所,因此又被称之为“煞北”。 随着时间流逝,这种通过观察月亮圆缺变化来制定月份的规则被沿用下来,并成为了后世中医诊断疾病、计算发病日期重要依据之一,也就是常说的“望闻问切”之中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