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非常健康?
要探讨“健康”这个概念,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疾病、什么是伤害。 中医对这两个概念的划分比西医更细致一些。 中医理论中,“病”是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内生五邪(忧思郁怒)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 病,有病的意思,指身体器官受到损害。
伤是指由于外在环境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导致的身体结构破坏或机能衰退。 健康的含义就是指机体阴阳协调,脏腑功能正常,经络通畅,气血旺盛,肢体动作灵活。 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不受伤就是健康吗? 不是!
不生病只是没有遭受疾病的痛苦,并不代表着机体就是完全健康的。 比如,一个人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食物匮乏,天天挨饿受冻,他可能不会得疾病,但是他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虚弱,因为低温导致的冷痛都算疾病,虽然症状轻微。
同样,一个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发达,精力旺盛,但可能偶尔会因为剧烈运动导致肌溶状态,产生急性中毒现象,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此时疾病就来了。 所以说,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全方位良好状态。 而我们常说的养生,其实就是在维护身体健康的状态。
既然健康是这样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那么保养健康就要从保持动态的平衡着手。 《黄帝内经》中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是养生的总原则。
遵循这些原则,就能保持阴阳调和,形体健全,精神充足,活到自然寿命。 在具体的调养方法上,《黄帝内经》又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法于阴阳”是说要学会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顺应这种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作息。 “和于术数”中的“术数”指的是“数术之学”,也就是现在所称的科学技术,包括营养学、生物学、药物学等等,要掌握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帮助自己获得健康的身心。 最后,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也就是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