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什么可以生木?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问过一个人,他是这样说的,虽然不权威,但也值得参考。 当时,我们一群人讨论一个问题——“金生水,水生木”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怎样的。 有人说是:金多生水,水多则生木——这是个循环,而且是有道理的;
也有人说是:金生水,水是木之母——金少不能生水,水少不能养木; 还有人说:金生水,金强则水浊,水盛则掩克木——这里金和水都多了,需要木来制约。 其实这个答案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十年前我住在学校宿舍里,附近有一个小池塘,有一天夜晚经过的时候,发现月色如水,微风吹拂,很是美,就在这时,一个想法突然冒出来:“金生水,水生木” 然后我又自创了一句——“人享月,月映人(真)”——人欣赏月亮,月亮映照着人的精神。 这个“真”字,就是“木”,被月光照亮了心灵的人,不就是有灵性的人才对嘛! 从此“金生水,水生木”变成了“金生水,水映月,月耀人(真)” 那为什么用“溢”呢? 因为我的思考是,金生水,水满了就要往外溢啊,而水的泛滥,就需要土来制衡,于是乎: 金生水,水溢土,土培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这是我十年前的思想活了,现在早不这么想了,不过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倒是很合适的。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生成,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关于“五行”,有两种含义:广义的五行,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狭义的五行,是指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四种运动形式。
五行学说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相互关系,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并分别归纳为五种物质的特性,分别称为木、火、土、金、水,称为五类。在每一类中都有多种事物和现象,它们以类比联想的方式被概括到五行之中。
如人体的五脏、五体、五华、五方、五季等都可分别按照其属性划归于五行并形成系统联系。这种思维方法,使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都保持在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平衡水平上,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思想。
五行相生的次第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次序可简单记忆为:“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生,实际上就是五行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接联贯的促进、资生、发展、推动的关系。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按相生顺序传变,如:木生火,则木病生火病;金生水,则金病生水病……等等。
五行相生关系说明五行在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客观属性中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规律,故“五行相生”又称“五行相资”。在正常情况下,相生是一动态平衡的有序过程。倘若相生太过或不及,使动态平衡失调,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相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