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几条钢轨?
在西方,地铁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快速干线来设计的,其建设运营的基本原则就是“快”字当头,以快速度、大容量为设计建设运营首要考虑因素;因此他们建的是大运量系统(20-40万客流/日),线路一般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因为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地面交通的干扰,保持运行速度,并且减少对周边建筑和地面的破坏;列车都是8节编组以上的,最高运行速度可以提高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 当然,快有快的代价。正是因为“快”的要求,使得修建成本较高,维护保养难度较大。但由于客运量巨大,平均下来成本反而可能较低,比如伦敦地铁每天运送大约1000万人,比香港和东京都多好几倍。
在中国,由于城市开发强度高,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严重,所以地铁的建设理念一开始就跟国外有很大不同——要“快”也要“省”,于是出现了“快慢结合”的模式。这就是说,在中心城区以及近郊地区,修建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比如北京);而在远郊区则采取小运量的形式(比如上海)。这样既能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又能兼顾到经济发展和新城镇建设的需要。还可以利用旧线改造或者加车的方式来扩大运力,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法。 所以你看,同样是地铁,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建设模式,这跟当地的人口和经济情况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