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在五行中属什么?
“同”,拼音tóng 。繁体字“同”。 《说文》:“同,合会也。从冂(jiōng),从宀。凡同之属皆从同。” 《尔雅·释言》:“同,和也。”“同”也有“和、和谐”之意。 “同”是左右结构,左部的“口”表示意义范畴;右部“土”作形符,表示事物属性。 “同”的本义就是“相同”、“一样”的意思——即《尔雅·释言》所谓“同,和也”。引申一下,“同”还指“不矛盾、不相抵触”——即《论语·子罕》所谓“吾道一以贯之。”再引申一下,“同”还有“共同”之意——与“个人”相对,如《尚书·周书·武成》:“罔不惟德是式。”
另外,在古代汉语里,名词之前往往有“之”或“其”表修饰,“同”也可以理解成动词——“使…相同”或者“使得…一样”的意思。如《礼记·檀弓下》:“君举必率,臣敬从,何事不出?何功不成?”又例如:“孔子见齐衰者,而哀戚。见冕者,而不怍然。(《礼记·檀弓下》)”这里“齐衰”和“冕者”前都有“之”字,意思就是“使……穿上了孝服”和“让……戴上了礼帽”。同理,下面两句话中的“同”也是动词:
1.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
2.言及仁,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论语·雍也》)
另外还可以用“同”来表达意思类似现代汉语“与……一致、达到……”的词句。例如:
1.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2.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