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危险吗?

漆静静漆静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长远看,金融必然要开放,这是大势所趋;但从短期看,金融开放是很危险的,会加速金融危机的爆发。 为什么这样说呢? 金融市场是有周期性和波动的,这一方面,历史上早已无数次验证过。一个国家的金融如果封闭,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掩盖经济问题和金融风险,但不可能一直掩饰下去。一旦遇到外部冲击,问题就会集中暴露出来。 1973年在美元危机中,日本股市下跌74%,1980年拉美债务危机时,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股票平均跌幅高达65%。进入21世纪后,东南亚发生过两次危机,南美也出现过多次震荡,而每次危机发生后,这些国家都迅速出台扩张性货币政策应对,却无一例外地遭遇滞涨或通缩。

中国的金融业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是封闭的,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必须逐步放开。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发展阶段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且处于金融脆弱期时,金融开放的危险性就会不断积累。

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叠加中美贸易战,内外部风险交织在一起,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金融体系内部结构也在调整,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对传统的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带来冲击。可以说当前正是金融开放最危险的时候,开放步伐稍有失控,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曹博南曹博南优质答主

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内部可腾挪空间大,即使外部受到一些影响,对内部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其次,中国金融的开放是有管理的开放,有防火墙机制。过去20年,中国建立了资本账户的管理机制,比如,对外债规模、期限等都有管理。对境内机构在境外市场上发债,也有额度和期限的要求。因此即使境外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对国内通过这些管理工具也能够实施有效管理。

再次,中国有很多宏观审慎的政策工具,特别是针对资本流出流入,都有宏观审慎的管理工具。2017年,外汇管理局对境外融资的管理进行了调整,要求企业境外发债必须在外汇管理局进行登记,这些都可以让监管部门进行逆周期的调控以防范潜在的风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