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五行属木吗?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源于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古人发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在地表发生了四季的变化;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南方炎热北方寒冷。所以五行中“木火土金水”对应的是 “春、夏、季春、冬季”。 这种公转与地表发生季节变化的过程被古人抽象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那么,乙为什么属木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人为什么要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二个字来代表“木火土金水”。 因为,在甲骨文中或者更古老的金文中“甲”、“乙”二字的字形就是一棵大树和它的枝叶形状。 而“丙丁”两个字,“丙”在古代字形就是一个“日光”,“丁”字的古字形就像一根直立着的竹子。 “戊己”二字形象化比较困难,但是“己”字从“巳”,而“巳”有“蛇”的形象;“戊”字从“田”,而“田”形象一个跪着的人,可以联想劳动人民的耕作方式——耕地的时候是从右至左,而播种的时候则是需要先掘开一块土地让种子能够埋下,再在旁边培上土,这正符合了“戊”的形状。
“庚辛”二字的字形好理解,“庚”从“斤”,“辛”从“申”,都有“斧”或者“剪子”的意思,而古代的冶金技术不高,所以“庚”和“辛”都是指代金属制造而成的工具。 “壬癸”二字也是形象的表明了水的流动以及冰的形态。 所以啊,古人创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这十二个字的时候,一定是包含了丰富的自然意象的。而这其中必然包括了树木。所以乙属木是很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