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杠杆到头了吗?
首先,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并不是很高,2017年才65%,相比美国的194%和日本的317%而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加杠杆过头了”的情况; 至于你说的一直处于去杠杆的过程,这只能说是一部分人的一厢情愿——我国一直去的是金融体系中的非金融机构部门(居民和企业)的杠杆,结果就是房地产泡沫和实体经济空心化。
你所说的政府和企业加杠杆,实际指的就是地方政府和地产商的加杠杆,而这恰恰是因为去掉了非金融部门杠杆后,导致金融部门杠杆上升(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而已! 如果你观察更加仔细一些的话,你会发现我国实际上是在去产能化的过程中增加了政府的杠杆,在去库存的过程中增加了企业的杠杆——所谓去产能、去库存,其实就是让产能过剩行业(钢铁、煤炭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负债,用政府和企业杠杆换来了国民财富向制造业的转移。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正常的去库存过程应该是在去除了产能的同时,引入新的产能,从而保持GDP的增长,但问题是,我国的很多产能并不是自主性增加的结果而是被迫增加的——比如因为去库存导致的房地产暴涨令银行愿意贷款给开发商,而开发商又倾向于投资更多的土地储备以便在未来继续上涨中获利,但这显然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产能新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确实可以说去库存导致了企业加杠杆。 但无论怎样,现在房地产已经失控,去库存已经变成再融资,企业再加杠杆已经是无源之水。而且,企业加杠杆的主要目的本来就是应对环保监管和去产能带来的现金流紧张,现在这两个问题同时解决,企业再加杠杆的空间已经没有。
当然,微观层面依旧有通过借贷进行投资的可能性,但是宏观上来看,随着债务违约率的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的边际效率已经在下降,加杠杆的空间其实正在被压缩,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央行开始大量回购操作的原因,他们不希望市场过度信用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