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杠杆到头了吗?

干芙曼干芙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并不是很高,2017年才65%,相比美国的194%和日本的317%而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加杠杆过头了”的情况; 至于你说的一直处于去杠杆的过程,这只能说是一部分人的一厢情愿——我国一直去的是金融体系中的非金融机构部门(居民和企业)的杠杆,结果就是房地产泡沫和实体经济空心化。

你所说的政府和企业加杠杆,实际指的就是地方政府和地产商的加杠杆,而这恰恰是因为去掉了非金融部门杠杆后,导致金融部门杠杆上升(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而已! 如果你观察更加仔细一些的话,你会发现我国实际上是在去产能化的过程中增加了政府的杠杆,在去库存的过程中增加了企业的杠杆——所谓去产能、去库存,其实就是让产能过剩行业(钢铁、煤炭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负债,用政府和企业杠杆换来了国民财富向制造业的转移。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正常的去库存过程应该是在去除了产能的同时,引入新的产能,从而保持GDP的增长,但问题是,我国的很多产能并不是自主性增加的结果而是被迫增加的——比如因为去库存导致的房地产暴涨令银行愿意贷款给开发商,而开发商又倾向于投资更多的土地储备以便在未来继续上涨中获利,但这显然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产能新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确实可以说去库存导致了企业加杠杆。 但无论怎样,现在房地产已经失控,去库存已经变成再融资,企业再加杠杆已经是无源之水。而且,企业加杠杆的主要目的本来就是应对环保监管和去产能带来的现金流紧张,现在这两个问题同时解决,企业再加杠杆的空间已经没有。

当然,微观层面依旧有通过借贷进行投资的可能性,但是宏观上来看,随着债务违约率的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的边际效率已经在下降,加杠杆的空间其实正在被压缩,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央行开始大量回购操作的原因,他们不希望市场过度信用收缩。

万俟昕桐万俟昕桐优质答主

中国加杠杆的问题从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但在投资市场中,杠杆往往是双刃剑,提高了收益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要判断中国加杠杆是否已经到头,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由于严重的债务风险可能牵扯到金融稳定性,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缓杠杆率的增长。例如,去年开始实施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一系列政策都在对此作出回应。特别是,央行在2017年开始进行的去杠杆过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杠杆率的快速上升。

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对过度使用杠杆的危险认识逐渐提高,尤其是经历了2015年股的崩盘以及后续的化解风险过程。市场参与者开始更加关注风险管理,使用杠杆的愿望降低。

然而,尽管政府和市场参与者都在积极应对杠杆问题,但要实现真正的去杠杆,还需要时间。在中国经济转型、本息偿还有限、风险爆发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下,去杠杆的过程必然要平稳有序,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