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交额如何计算?
成交量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成交量呢?它是指股票成交的数量,即日交易中买卖双方达到交易协议数量的总和。而流通股本就是个股在二级市场上可以交易的股数。 当股价上升时投资者争相买入,而卖出方则相应减少,这时市场成交活跃,量能放大;反之,当股价下跌时,投资者争相卖出,而买入方也相应地减少了,所以成交量就缩小了。一般来讲,上涨或下跌时的成交量是相对增加的。
为什么会有成交量以及成交量的变化呢?这是因为股价的变动会引起股民心理的变化从而导致投资行为的变化(买卖),这种变动的累积便是成交量的产生。 那么,成交量的增减是如何影响股价的呢?
1、当股市处于长期下跌行情之后,先是有反弹或反抽,成交量萎缩后开始温和放量,股价逐步向上盘升,为底部反转形态。如果伴随着利好消息的推动那效果将会更佳。 2、股价在上涨途中出现了回调,成交量萎缩后再度回升,表明上升趋势仍未改变。
3、股价经过大幅的炒作,已经脱离了起涨点了,然后开始回落整理,由于主力手中筹码较多,抛压并不明显,缩量调整至重要均线附近就会再度上攻,这就是庄家拉升前的洗盘动作。但是一旦跌破支撑位,则可能转入下跌趋势。
4、当一轮明显的上升行情接近尾声时,成交量大多呈萎缩状态。但是当行情到了尽头,主力最终不得不选择出货时,成交量反而会异常放大。这是由于多头竭力制造假行情,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多头陷阱! 当发现这样的现象时就应当警惕了哦~ 一般来说,成交量大且价格上涨则是积极的表现,这种情况说明股市人气旺盛,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入场。相反,若成交量持续走低的话,说明场内资金少,交投不活跃,场外资金不愿入场。此时股价往往不会上涨,甚至会向下调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来判断后市是涨还是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