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都是怎么拍摄嘀?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非常自豪的。因为我的团队就是负责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所有赛事转播制作的! 不过很可惜,在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我人在上海,不能亲自在现场为我的团队加油打气~ 所以我就以视频的形式来分享一下这两届世界杯的制作经历吧。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的是这个画面,这应该是所有球迷看球的起点——电视、电脑、手机或VR眼镜中的画面,都是经过摄像机拍出来的原始素材剪辑而成的。 而我们作为制作人员,就是要提供这些原始素材给电视台进行剪辑处理。那么世界杯这种世界级大赛的直播,大概需要多少摄像机才能完成呢?答案是57台摄影机以及34台无人机组成的庞大队伍(还有大量的非编和信号传输设备)。这是我在公司里拍摄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转播制作片头,大家可以点开看看效果(其实还可以再添加一些数据进来,比如现场灯光师的人数啦,导播的车牌号啦等等。但是篇幅太长了,这里就不放那么多内容进去了……) 当然,可能大家不太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一台摄影机和一架无人机的分量有多重,所以我就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好了——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决赛中,现场共使用到了三台大型摇臂(包括一台可以发射无人机的大型摇臂)。虽然这三台摇臂看起来都比较大只,但实际上它们只是“小型摇臂”的一种而已。至于真正的大象脚型大型摇臂……那就更是见都没见过的级别了.... 我之前曾经参与过欧洲杯等大型比赛的转播制作工作,所以也算是有一定经验,但在我看来,这次世界杯的工作难度绝对是远超以往的,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场地过于“开阔”的缘故。 因为世界杯是在俄罗斯举行,所以大部分球场都在东欧地区;而东欧地区的球场所具备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地势起伏较大”——换句话说,就是“地面不平整”。
而在这样的地形上搭建航拍摄影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没有足够的地基,很多专业设备就没办法运作,而且就连现场的灯光师们也要一直忙着用脚架固定器材,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作人员只能一边找地基,一边想办法,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还是成功地打造出了三个能满足航拍作业的摄影棚。 这几个摄影棚分别位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叶卡捷琳堡三地,其中莫斯科、圣彼得堡两个机场都有两个摄影棚供使用,所以理论上来说,这两个机场就可以覆盖所有来自西欧和东欧的航班,而叶卡捷琳堡机场则负责从北欧地区飞来的航班。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三个主要摄影棚之外,我们还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设立了备用基地,以便应对突发情况:比如当俄航飞机坠毁时,我们就临时调用了部分人员前往当地协助,并同步启用了上海的基地,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所有的比赛都能按时播出;而当德国、法国等国的空难发生时,北京又成为了另一个保障点。 可以说,这一次我们可以说是“倾全公司之力”来支持这个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