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

普之文普之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明确一点,永乐帝不是第一个决定迁都的皇帝。太祖开国时就有迁都京师之意,不过当时国力薄弱,加上南方还未完全安定,因此迁都一事被暂时搁置。成祖即位后,开始积极谋划迁都事宜并着手准备,嘉靖末年终于实现。 明初定都于南京应天府,以南京为中心修筑了京杭运河,通过运河运粮、运兵。

不过这样的布局也有弊端,最大的问题就是受水患威胁较大。万历末年江苏巡抚奏请开浚淮安府清口,使得黄河与淮河得以重新入海,避免了黄河南移侵扰江南的可能。但由此也加重了运河的负担,使得漕运更加艰难。另一方面,南北两京的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

南京作为旧都,城池建设自然比不得新建的京师。而且作为过去天下的中心,南京的地位在逐渐下降;而京师则作为未来的重心,各方面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加以建设。再加上北元势力对明朝的威胁主要在于蒙古高原,所以京师附近驻有重兵,军事上的需求也使得京师成为重中之重。 这一切都为永乐帝迁都提供了理由。

其次再谈原因。

第一是南京的自然条件远不及京师。作为六朝古都,南京自然风景是相当不错的。不过这些自然条件正在慢慢消失。《金陵古今》载,“(国初)秦淮河自朝天宫流经夫子庙前,水势浩荡,为秦淮舟楫之利。”“(国朝)永乐中,河徙后街南,水流湍急,冬春盛涨之时,可通舟楫”。可以看出,秦淮河的水位是很高的,并且河床也很宽。到了明朝中后期,水利设施逐渐失去作用,洪水泛滥,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灾难。同时,朱元璋建中都时,为了营造皇家园林,大量砍伐南京周边树木,导致周围环境急剧恶化。

第二是北元的威胁。这个自不待言。虽然北元内部动荡不安,势力不断衰落,但对于明朝来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朱元璋建国时就认为“京师控弦百万,战马三万,百工技艺之人,亦不下四十万。”如此庞大的军队,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使明朝财政不堪重负。另外,北元的骑兵也对北方农业区造成了很大危害,成祖即位后,曾先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既然蒙古骑兵可以直逼京师,那么南方的叛乱也可以席卷北方。为了安全起见,将首都置于重兵保护之下是必要的。

最后谈谈影响。

第一是对北京的影响。北京作为燕王藩府所在地,经济基础较好,又靠近蒙古部落,因此得到朝廷的重视。洪武年间,在北京设上都留守司,管理蒙古降附人等。成祖时扩建京城,增设九门提督,提高其地位。嘉靖二十三年设顺天府,统管所在各州县。至此,北京从一个普通的府升格为直隶州,成为直接隶属中央管辖的城市。

第二是对南京的影响。随着北京的崛起,南京的地位自然相对下降。很多机构逐渐南迁,南京作为首都的功能逐渐弱化。尽管明初南京建有紫禁城,但总体规模不如北京。加之位于南方,气候条件要比北京优越一些。南京又被称为“偏邸”“行在”,以示与京师的不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