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是哪个时区时间?
“北京标准时间”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特指东经116°25' 29.74"(位于中国标准时间原起始点)以东至东经127°33' 18.46"(位于中国标准时间原终止点)的西经10度经线上,包括台湾省、琉球群岛和大半个日本列岛在内的亚洲东部地区的时间,称为北京标准时间或“京时”,简称“BJT”。 “京时”的原型是民国时期的“北京小时制”(简称“北时时”或“BST”)。1917年7月,张作霖在东北实行“日制时宪”,将东三省的时间改为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的“满州标准时间”(MST);而当时的北京政府依然沿用民国以前的“定例”,没有调整时间的打算。这样,北京与东北的时间差就成了1个小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占领了日本北部和库页岛上的一些岛屿,将其并入苏联版图,并作为其远东的一个部分纳入俄罗斯联邦的领土管辖之下。根据国际法中的“就近原则”,这些地区的居民应该获得苏联的国籍并在俄方管辖下登记注册。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这些地方的居民大多不愿改变他们原来在中国的国籍;而且他们也从未把苏联视为自己的国家,而是把莫斯科作为自己的首都并使用俄国的农历纪年。为了对这些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和管理,俄方决定采用一种新的“混合制”时间——即把原来的“满州标准时间”向东移动一个小时,从而使它与“北京标准时间”一致。这个新时间是1991年4月6日凌晨3点30分开始实行的,当时正好位于春分点上。 由于“北京标准时间”涵盖的地区不仅包括了中国的政治中心而且还包括了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因此它不仅受到国内人民的广泛使用而且还被大量用于涉外事务中。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采用“协调世界时”(UCT)作为共同的标准时间,而“北京标准时间”则被用作计算“协调世界时”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