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寒是几点?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今天迎来了“小寒”节气,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严寒时期。 今年的“小寒”在1月6日,阳历日期是1月5日,星期三;农历日期是十一月廿六。 那为什么要单独提出“小寒”呢?主要是因为它在冬至之后,阴极盛,阳气萌发,但阴气还很强盛的时期。 从气象角度上来说,“小寒”期间,虽然寒冷但是气温也在缓慢的回升。不过这个时候的冷热并不均匀。 在我国的古代将节气分为三类,即分形类(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候类(小满、小暑和大暑)和节类(小寒和大寒)。其中“小寒”“大暑”“处暑”三个节气被成为大小暑,因为这三个节气期间气温升高明显。而春分、秋分、霜降、小雪等则被称为小节气。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古代对于“气”的理解与今天大不一样——古人认为冬季是阴阳之气由静转动(冬至)、由阴盛阳微到阳盛阴微的季节,而春季是阴阳之气逐渐转动的季节。所以冬至和春分的“小”其实是指阴阳之气的变动,而不是温度的意思。
现代科学对“小”的解释采用了西方气象学的概念体系。因此小寒和大寒这样的称谓就包含了气温的意义了。 那么,此时节该如何养生呢?
中医理论认为,此时自然界阴盛阳微,机体应该护肾养阳,适当锻炼。饮食上可以适量多食用一些具有温肾壮阳功效的食物,如韭菜、羊肉、鹿茸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显著,但是并非意味此时最容易受凉感冒。反而是初春和暮冬往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主要就是因为此时正是病毒和细菌活跃期,而人体抵抗力又相对较低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