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字代表什么生肖?
“诚”字含有“言”“成”二字,与十二生肖中的“丑牛”“巳蛇”和“未羊”都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个“诚”还是《论语·尧曰》中提出的:“君子敬德,小人刑狱;君明臣忠,官盛国治。”这里的刑就是“形”的本字,意思是执法如山,形容人秉公办事。而《说文解字》中还释“刑”为“象司寇之形,有罪过也……”其实这里已经点明了“刑”字的起源,那就是古代社会执掌司法的长官——司寇。
我们再来看看十二生肖中与“刑”有关的动物——牛、蛇还有羊。牛在古代属于春神句芒的座驾,据说句芒是掌管树木发不发芽,草木有没有毒的春神(这职能有点像现代的植物学家)。而负责刑罚的官吏叫做“士季”,他的衣服上绣着春季的图案——草木。可见牛在立春之时能够焕发勃勃生机,当然是有惩罚的作用了。另外,古人把土里的蚯蚓称为“地龙”,因为“龙”字里面已经有了“辰”,所以“地龙”中的“地”其实就是“丑”的字形,而“丑”正是牛的日子。
那么第二个出现“刑”字的句子就与生肖蛇有关系了。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中第二首诗是这样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里说的“蚕”其实是幼虫的形象,而幼虫最后的工序就是在茧室里等待化蛹成蛾。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吃进桑叶,拉出丝来形成茧壁,可以说是一种边吃边拉的习性。这不正像我们在监狱里看到那些正在受罚的人吗?他们一边挨打一边认错。 至于最后一个与“诚”相关的诗句,所描述的动物应该是羊。这句诗出自于南宋文学家陆游的《秋思•其一》:“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阴浓。稻粱处处飞莺舞,草色年年换酒钱。独客未容忘旧事,枯藤又见老西风。夕阳半入西崦里,孤雁一声远岸彤。”
从诗句中“阳”字的形状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字由“日”“昜”组成,而“昜”的古字形就像一根撑开的雨伞的模样。原来,“阳”的意思指的是太阳升起时的姿态。而农历十月以后,一天当中太阳最容易升起的时期就是早晨了。恰好这个时期的太阳又有“朝阳”之称。按照古代的历法,每年冬至以后,阳气开始渐渐回升,到了春分这一天,阳气上升至头顶中部,因此有“夏至一阴生,冬至阳气回”的说法。而秋分这一天,太阳升到的位置是人体的胸部,所以有“胸中有志”之说。 到了小雪节气,太阳上升到人的面部,所以有“满面红妆”的说法……如此周而复始,直到立春之后,太阳开始位于头顶之上,整个春季都充满了盎然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