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五行里的阴阳?
五行生克中,实际上包含了两组关系,一组是相生,这组关系是比较柔和的,另一组就是相克了,而相克之中又分阴阳,什么是阴阳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微,阳胜则阴微”、“重寒则伤木,木伤则土气衰;重暑则伤金,金伤则水气衰……”这是指阴阳过盛及偏废所致的病证。只有过盛或不及之病才叫阴阳失调。
判断五行之间的阴阳关系,就应该从它们的太过与不及来判断。 比如说,金水相交。金如果太旺,就会克伐水木,此时金水之间就有了阴阳的关系,金本身属于阳,水属于阴,所以是阳克阴,也就是所谓的“重金则伤木,木伤则土虚”,此时就需要补土生木,佐以化痰开窍即可。
再比如说水多克火,但是水在冬天才是阳,是在大地封冻的时候。而夏天水是阴,因为夏季天气闷热潮湿,人很容易中暑,这就是火乘了阴气的原因导致的。
所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时间的区别和阴阳的区别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死套理论。
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是古人对世界万物有五种不同的特性,而以五种物质类比归纳而成的。
所谓“相生”,就是依次的促进,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相克”,就是依次的抑制,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生,事物就难以化生和持续;没有克,事物就会无节制的过度亢进而致破坏。因此必须保持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
在五行中,将它们分别赋予了阴阳五行中的五行特质:即东方为木、为青、为风、为春、为生化,属阳;西方为金、为白、为燥、为秋、为肃杀,属阳。此为四象,东南为阳之至中,其性为火,属性为热,其色为朱;西北为阴之至中,其性为水,属性为寒,其色为黑。此为二仪。天地乾坤,日月星辰,风云雨露,花草树木,牛羊鸡犬,莫不在阴阳五行的调节中繁衍生息,使生命充满活力。
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天下万事万物的产生,演变及运动规律,是中国古文化的基本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