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生肖指太阳?
“子鼠丑牛”不是指的时辰,而是指的十二地支中的“子”“丑”两个位置——相当于二十四个节气里的“大雪”“小寒”这两个节气的上午与下午。 二十四节气里每个节气都有“三候”——每五天为一个“候”;每个月有“五候”,一年里有“七十二候”。 每个“候”都有特定的动物充当“形象大使”——这就是“候应”——如“大寒”节气的大寒鸡、立春后五天的迎春(腊梅)花、雨水后的獭祭鱼等等。每一个节气的“候应”都在节气书里写得明明白白。 所以要确定某个具体日子属于哪一个节气,只要知道这一天的“候应”是什么就可以了。 而“大雪”“小寒”这两节气的“候应”没有争议——“大雪”是“鹖鴠不鸣”,“小寒”是“鹊始巢”。
问题就出在从“小寒”到大寒这七天时间里。古人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从“冬至”开始每十五天为一周期一轮回的七个时段。其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六个时间段各包含三个节气,而“申酉戌亥”则只包含一个节气。在这七个时段里分别用不同的颜色代表天气,并用不同的动物象征阴气阴量的盛衰变化以反映季节的变化情况。 大雪小寒这段七天的“戌亥”阶段用白色和阳气来表示,说明这个时候虽然阴气盛,但是阳气也开始了萌芽。所以这段时间被古代先民们定义为“万物不受冻”。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这是六种状态完全相反的颜色。
“阳极于午”,因此到了“芒种”时节,六气走完一循环,时间来到了“未”时。这时阳气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阴气开始衰退。所以此时节的“候应”是“螳螂生”。
梅檀优质答主在中国古代的干支历法里,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个天干加上十二个地支循环相配为“六十花甲子”,每一年都有自己的天干+地支名称,如己亥年、庚子年、辛丑年等等。地支与十二生肖是一一对应的,十二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其中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代表天体,包括日月五星和二十八宿(星座)分组,具体说来就是:
鼠:夜里的月亮,月明如鼠,月亮通阴,夜晚通黑,故属黑,黑夜晚,月亮大如鼠,明亮如珍珠;
牛:耕田离不开水,牛是为水牛,代表太阴星,为阴水,为雨露之属,为土中之水,夜间的水阴盛,有暗影,故为黑牛;牛的角象征新月和残月,牛的黑白花斑则代表月亏。
虎:黎明的太阳,大地上最像老虎的,是月缺(弦月),其时为阴历每月初三到初八之间,正是黎明前后,太阳快出来之时。“寅时”正是黎明,虎为“百兽王”,是黎明之太阳,威仪万方,气壮如牛,无可匹敌。
兔:阳气生发之初,太阳刚刚初升之时,晨曦的光芒如同兔子扑食的神态,同时兔子的领毛呈月牙形,与将上的太阳形如月牙相似。兔子有地上跑的,有跳的,代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着光明和生命。
龙:辰为一天中太阳升起,光耀万方之时,为辰时,辰为龙。龙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是天上众多星宿的化身,是诸神之王。古神话中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象之星宿。龙是四象之首,天上星宿在东方露出,即东方青龙。龙腾四海,飞腾于天,其威盛也。
蛇:巳时,蛇也。阳气盛大,热毒之极,阳光毒辣似火。蛇象征着太阳的火辣与光芒。同时蛇盘曲着,和太阳上空常出现的光环也相似,而且当把蛇从地面看时,它的形状像月牙,有缺口的圆,这也是太阳的形象。
马:午时,马也。阳气充盈,阳光四射,普照天下。骏马一跃三丈,象征着太阳的活力和迅速上升。
羊:未时,羊也。阳极而衰,太阳开始西沉。羊象征太阳已经下山,羊性好和平,吃青草,象征太阳已经将温暖和水汽(雨露)带到了地面,是万物收获安乐的日子。
猴:申时,猴也。天地昏黄,夕阳西下。猴,象形字,“侯”在古代指诸侯,猴有五禽之王的称呼,申时太阳虽然西下,但余威尚在,仍为王。
鸡:酉时,鸡也。太阳落山,全黑降临。“鸡”有开音,鸡叫有破晓之意,表示夜间黑的即将结束。
狗:戌时,狗也。天地不分,全黑。狗象征着大地,而地是在太阳落山后才能显现出来的,狗是人类的伴侣,保卫着人夜间的安全。狗守夜间,如同太阳守卫白天。
猪:亥时,猪也。人们进入睡眠,如同猪拱槽。
从以上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时间,和十二生肖所代表的天体对应关系中,可以看到,十二生肖中有四个属相代表月亮:鼠、牛、兔、狗。有两个属相代表太阳:鸡,马。鸡鸣破晓,马腾日升。午时马也,午时是一天中太阳直射头顶,阳气最盛的时候,所以马是代表太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