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日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古代中国只有五宫:东、南、西、北、中。 后来从西方传入五行学说后和这五个方位结合形成了我们今天讲的东木、西金、中南土等等。 而农历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的,而每一个节气又大致对应一个月,这样农历就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在公历中每个月都有固定日期,在农历中每个节气都对应着半个月。以清明为例,其准确时间是每年公历的4月5日或6日,在农历中的日期为阳历4月4日至5日之间(见图1)。
在公历中一个月的时间比较固定,而农历就取决于节气的周期了。如果冬至这天是阴历十一月十九,过30天就是小寒,此时是阴历十二月十七;再过一个节气到大寒,然后下一个节气的起点又是立春,如此循环往复。 如果在夏至这天是阴历五月十五,那么下一个节气到立秋就需要8个节气,因此秋分就在阴历八月十八。可见农历一天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它取决于节气与中气的间隔天数。而一个节气一个中气大约都是30天左右,因此农历一个月的长度也是不固定的。最短的是29天,这指的是当月仅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情况,这样的月份在民间称之为“闰月”。
既然农历一个月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节气的周期和中气的个数,而节气的个数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因此可以通过设置闰月来使农历的年份长度接近阳历的一年,并且使得农历的大月与小月持平或者相近,从而使农历的日期分配和公历日期分配尽可能的一致。 农历的日期属性不能单纯地用五行来表示。如果用五行来表示的话,则必须知道具体的出生时间,然后通过排柱法来计算出年天干地支,进而确定生日花,最后才能确定出生的日期所属的五行属性。而大多数人都不会记得自己的具体出生时间,因此只能用阳历来大概推断出生的日期,然后再参考个人的喜用神来确定五行。这种推算的方法相对复杂,并不准确,所以最好采用最保守的办法,直接用农历的属相来代表个人出生月份的五行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