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贤”字的基本信息: 繁体字:賢、臤、賢 拼音:xuán xián 笔划:15 五笔:UQDI 【姓氏】【康熙字典】【字源】【字形】【五格】【生肖】【星座】 【基本释义】形声。从贝,宣声。本义:善良,有德行) 同本义[good] 贤,多财也。——《说文》 仁,德之体;贤,德之称。——《书·泰誓》孔传 子产,君子贤人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臣乃得有此数,非敢自益,愿君复之。——《战国策·齐策四》 古之所谓“贤人”者,安其居,乐其俗,邻于君而不害。——《庄子·天地》 今夫牛,天之美禄也……然以其力与君争大。——《韩非子·爱臣》 又如:贤父(善教的爸爸);贤弟(品行好的弟弟);贤兄(良友);贤士(品德高尚的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大多以“贤”命名,如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这反映出以“贤”命名的典型意义。
【详细解释】 (会意。从贝,宣声。贝为古代货币,故从贝。本义:有钱有地位,德行高尚,聪明有才干)
同本义 [have much money and property;be of virtue] 贤,多财也。一曰:有才华。——东汉·许慎《说文》 孔子曰:“回之为人,贤乎哉!”——《论语·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贤哉,回也!”——《论语·述而》 以“贤”称呼别人表示赞许和表扬。如:这小伙子挺贤的(很能干)!
2. 又指对被尊称者的尊敬态度。如:贤侯(尊称诸侯);贤伯(尊称大夫);贤王(尊称君主)。
3. 又指贤能之士。即社会上有才干或做过重大贡献的知识分子。亦作“贤士”。 皆贤士也。——《国语·晋语》 楚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于楚王。——《孟子·滕文公下》 周有天下,封叔虞于唐。叔虞子改国号唐。——《史记·晋世家》 又如:贤俊(有才干的英俊的人);贤良(德行良好,才学出众的人);贤哲(贤明通达的人)。
4. 又用作谦词。如:愚兄;愚弟;愚见。
5. 又指有德行的人。 先王之所以为法,而世主之所以为治,四维不张,百务不治。——《管子·牧民》 又如:贤人(有德行的人)。
6. 通“宣”( Xuān)。宣扬,宣布。 有司卒奏,王卒杀之。曰:“请赦伯夷,以名予我。”——《国语·晋语》
7. 姓。源自春秋时宋国司马子罕,以谥号为姓。如战国时魏相公孙鞅,秦越人,汉丞相王莽,晋元康年间有司空陶侃,均姓子。后赵太祖司马睿之子司马保,东晋大臣王忱,南北朝时南梁武帝萧衍,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等,均谥号“文”字,所以他们的后代都姓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