煻字五行属什么?
煻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是táng或hào,形声;从火、唐声。本义是指灼热的灰烬,引申指微温。 拼音: táng hào
部首: 火部首笔画: 4 总笔画: 10 五笔86:OEYK 五笔98:OEYY 仓颉:FHMSM
笔顺编号:4334251112 四角号码:938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0EE
基本解释 用火烤熟食物。《礼记·檀弓下》:“炙诸阳,燔之阴。” 〔煻(煻)炉〕带火的炉子。亦作“镬”。
〔煻火〕比喻缓慢而有害的东西。如“慢火煨汤,文火煎药,都是煻火”。 用微火烘烤。《西游记》第七四回:“老孙把铁棒儿,吹了一口气,这棒变做一根百寻(尺)长的绳子,把那两个和尚拴住,牵进水里,浸着让他们洗澡。你看那水势甚急,其色甚热,却像火烧的一般,不知何故。”
用火烤干。宋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序:“山脚下滩石如火,云起雨意。” 指微温的食物。多用于形容春天天气。汉焦赣《易林·乾之家人》:“桃夭李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古同“颢”,白色。《楚辞·远游》王逸注:“杲杲,红日初升貌;煌煌,明亮盛大也。此言日中光明盛炽,有若烧然,而微云覆之,不见其端,故曰‘杲杲煌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