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贝尔何俊成?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上半叶,中国获此殊荣的共有三人(另有两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朱棣文,都是美籍)。
1936年,吴大猷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 。1948年至1957年间,赵忠尧和钱卓夫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 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可能是屠呦呦。她发现了青蒿素,有助于治疗疟疾这一全球健康问题。但迄今为止,她尚未得到正式提名。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也发现了一种能够抑制艾滋病毒的蛋白,这也是中国人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该所研究员肖伟院士及其团队发现的非诺酮类抗病毒药物,为人类最终战胜艾滋病-病毒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如果这一成果获得诺贝尔奖提名,获奖概率相当大。 在基础数学领域,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在国际上有极大影响,他的成就被称为“丘成桐办法”。他和陶哲轩等人共同提出了“复几何最佳理论”,有望获得诺贝尔殊荣。
在计算物理领域,国家超算无锡中心首提并建立了首个国家大规模集成电路模拟设计平台,该平台对半导体行业有革命性影响,对中国乃至世界电子科技做出巨大贡献。 另外,虽然许晨阳没有获得顶尖奖学金来支持自己的研究生学位,但他连续多年获颁普林斯顿大学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博士奖学金”,成为当年唯一一位获奖的亚裔学者。许晨阳的研究领域是代数几何、拓扑学、表示论等,这些学科有时会被合称为“P.S.”,取自两位奠基者彭罗斯和谢尔顿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