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是什么意思?
中国长的中文名称是《孙子兵法》,英文翻译是The Art of War 或 The Tactics of War。为什么这本书被称为“战争艺术”而不是“军事战术”呢?因为它关注的绝不仅仅是战术兵法的层面!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艺”指的是“技能、本领”;而英语的art则指“艺术(抽象的、超越现实的)”。将《孙子兵法》直译为《战争艺术》似乎更恰当。
《孙子兵法》成书于两千多年前,作者孙武,被尊称为孙子。全书共有13篇,除开篇和末篇外,中间各篇都有“孙子曰”“曹刿论战”这样的句子分开段落。这些“孙子曰”提到的孙子就是孙武,他是春秋时期齐国人,曾率领齐国军队打败了吴国。而“曹刿论战”中的“曹刿”正巧也叫孙子,是齐鲁间的一位平民英雄,鲁庄公十年的战役就是他指挥鲁军击败了齐军的入侵。由于这两人同名同姓又同时出现在书中,而且分处两个段落,读起来很容易混淆。清人张预把本书前六篇标注为“孙子所说”,后七篇标注为“曹刿所论”,这种分法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同。这样一本书被誉为“谋略学”“策略学”似乎也很妥当。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斗争策略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深刻影响着后世。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把它列在“诸子”类里;唐宋以后,儒家道统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它被列入经典,备受尊崇。与此同时,它的战斗性却遭到削弱,逐渐向治国平天下的“权谋”转化——毕竟统治者需要这种话术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朱熹说得好:“孙武子这三篇,乃教人以出奇制胜之法,全在于不意。”(《朱子语类》)于是乎,一部本应饱含杀气腾腾、充满了对抗意识的经典就这样在后世儒生们的口耳相传中被“去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