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甲属什么颜色?
五行的“行”字,在《尔雅》里的解释是:“行之,步也;止之,树也。”“行”的字形演变如下: 古人造字是很谨慎的。这个“行”的字形,很明显地反映了“走”与“停”两种状态。所以“行”的意思就是“走(zǒu)”和“停止”。 《说文解字》认为“行”的意思是“人行路”也就是“行走”。但书中又引用了《庄子·大宗师》的一句话作为例证。这句话里有一个“行”字,它的上面被盖住了,看不清了——也就是说这个“行”字是被删减过的。
这段话的原意应该是: 可见,《说文解字》在这里把“行”解释为“行路”是不正确的。这个“行”的意思是“前行”、“行动”而不是“走路”。 那么这句话该是怎么理解呢? 人的身体是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的,上半身称“身”,下半身称“体”。身体有“前进”,自然就有“后退”。因此“行”除了有“步行”的意思以外,还有“前进”的意思。 “向前迈进”、“行动”、“做事”都属于“行”的解释范畴。
《尚书》中有“自牧为之草泽,我何知之?”“我何知之”的“何”字,《说文解字》释作“何,问也。”其实“何”字在此处应是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用什么”,整个句子意思是“我怎么知道”。 再如《诗经·小雅·小明》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中“雨”字后面的“雪”字,一般认为是韵脚,故此处应该读作xié。“雨”在这里的意思是“下雨”。“雪”的意思是“下雪”。整句话意思是“曾经我去之时,杨柳随风摇曳;如今我归来之日,雪花漫天飞舞。”——也就是说从“去”到“归”期间经历了“下雨”又经历“下雪”。其中“下”即是“行雨”、“降雪”之义,也就是“行进”、“进行”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