棵五行属性是什么?

时新军时新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颗”字,首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明珠玉颗”、“明珠文犀”;又见于东汉王逸注《楚辞·离骚》:“冠切云之崔嵬兮,长发垂之披肩,佩玉琼瑶兮,缨霓旒之巅。”可见在汉代,颗是一种圆形、有光泽的矿物或宝石。 魏晋南北朝时期,颗开始指植物的种子或果实。西晋陆机《辨亡论》:“稻粱弗享,雏鷇无覆。”唐韩愈《答崔立之书》:“园中有树,聊以当薪;山有株楠,欲求度世。”这里说的都是种子的意思。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佛龛前石上,有两草虫,绿色,形类螽蟀,谓之草蜘蛛。”此处的“草蜘蛛”即我们现在的草籽、草种子。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中则有“摛藻绘之以彩章,展葩华而成文章。”“藻绘”在这里就是形容枝叶繁茂的样子,与上面的珠圆玉润比喻形态不同,指的是花草树木成熟的果实或者种子。

到了宋代,词牌名中出现了许多带“颗”字的,而且多为描写爱情的,比如“荔枝香”、“醉梅花”等,说明这个时候人们对“颗”字所代表的物体已有了美的欣赏。而宋末元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辛文房著《元遗山诗集笺注》中则进一步阐述了“颗”的字义发展:“古只作果用,至唐始用为干。如‘杨妃捧翠珠’,‘班姬续银屏’,皆言捧果也。”“果”在这里也是种子或果实之意。由此可知,现在我们所用的“颗粒”、“珍珠”、“一颗糖”、“三颗心”等等,在古时都用一个“颗”字表达。

时至今日,“颗粒”、“珍珠”之类已非“颗”字的专属,加之网络用语的兴盛,越来越多的“x颗”格式被创造出来并广泛使用,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棵”字。 从行文的便利及现代字词含义来看,“颗”字可通一切“木”部字之“kē”音,而“棵”字则只能表“木”部字之“kuō”音。

麦昕芸麦昕芸优质答主

《说文解字》中有“木,木也,其叶如刀”,也有“树,木树也。自花而实,自内而外”等等解释,这些文字里都有树木的描述和形状描写,而且有根、干、枝、叶的区分,比如树的树冠就叫做“枝叶茂盛的样子”(繁茂);还有茎干分出来的叫“枝杈” 。

所以我认为这个字的来源就是描绘了某种树的形象特征,或者是一种植物的特征,而不是单纯指一种木头做成的树形物体或其他物体,我觉得这是古代造字者所赋予它的含义。至于这种树是哪一种,其实无所谓,因为古人只是用这种语言描述树木或植物的性状而已。

我猜测应该不是桑树吧!桑树虽然也是树木,但不是树形的,并且也不是用来做家具的。 我觉得应该是杉树或者柏树这样的树更好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