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月属什么生肖?

顾嗣康顾嗣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不过答案可能有点令人失望——这个“甲辰月”并不真实存在! 首先,农历一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四月称孟夏、五月称仲夏、六月称季夏(此“夏”非彼“夏”),五月又称为芒种节,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十月称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季冬。可见春秋二分,冬夏二至都是按照节气来的,而一个月中也有“孟”“仲”“季”之分。 而立春之后,阳气渐生,月令之中阳气的多少反映在节气中是“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节后气温回升更多,月令中的阳气数值反映在节气中为“谷雨”“清明”“立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月份和节气对应关系发现其中的规律——月令的“孟”“仲”“季”区分是和节气中的“孟”“仲”“季”相一致的。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数学问题了:以30天为一周期,一月份有5个节气,所以正月(寅月)和卯月共有15个节气,可以分成三批计算,每批5个节气,第一批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第二批的第一个节气重合,以此类推……如此每个月都有5个节气,每年24个节气,这样推算的话,整个农历一年就可以和公历一年完全对应了——只是这样的“月”并不是真实的月亮运行周期,而是古人根据观测数据估算出来的周期。

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正月里有5个节气没有变化,那么到了腊月是不是就应该有10个节气了呢?其实不然,腊月只有9个节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冬至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多,周而复始,到正月初一太阳运行至黄经315°,因此我们可以在图上找到这一点的位置,并连接至下一个春节(正月初一)。可以发现,除了这两个时间节点之外,中间出现的每一个时间点所对应的节气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冬至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过一个“甲辰日”——当然这不是真正的甲子日历,而是一个虚构的类似循环的日历。每月第一个“甲辰日”的节气值加上月令数就是这个月“甲辰月”的阳气总和(如上图所示,图中每一个圆圈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而这个标识符正好是当日的节气值+当月之初的月令数值)。

既然农历一年被划分为24个“甲辰”阶段,每个阶段平均下来每天就有6.25个“甲辰日”,那么每个月就有156.25个“甲辰日”——显然这个月里的每日天干地支都是不同的。然而这种划分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月有阴晴圆缺”,月相不是正圆,每个月初的“甲辰日”也不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更何况农历里还有闰月、闰年的情况。于是古人又想到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用“朔望月”的概念来修正“甲辰月”的数值——当月的“甲辰月”若不足以填满整个农历月份,则剩余部分用“朔望月”来补上。

潘首超潘首超优质答主

1984年阳历的四月,是农历甲辰月 公历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日至五月十九日;干支纪年是甲子,也就是俗称“甲子”之年,天干第一个字母是甲,第四个字是辰,所以又称之为了甲辰月. 这个月的开始和结束是以春分和谷雨为界 立春到惊蛰,大寒到雨水这十天内是腊月,也是寅亥月正月,而惊蛰到清明节气这十天则是卯丑月二月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在春分之后,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四候鸿雁来,五候戴胜降于桑,六候蚕始化。惊蛰之前就是立春。立夏到芒种之间的谷雨是四月。小满到芒种之前的谷雨是一年的第二个月(阴历) 夏至到立秋白露秋分之间的小暑大暑,小暑大暑八月 处暑到霜降寒露霜降之后的寒露九月 霜降立冬冬至小寒大雪冬至小雪大雪十二月 等等,这些都有它们的别称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