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丙是什么生肖?
丙是古代星象家对超新星的称呼,古人把天空中亮度很高的星星称为“明星”、“大辰星”或“天宗”等,而把亮度很低的星星称为“小辰星”、“天副”或“天集”等;用现代的天文学概念来说,古人所看见的绝大部分是远超过银河系大小的宇宙尘,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脉冲星和类星体。这些又亮又小的星辰在古代都被称作为“丙”。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就是说,在古时人们观测的星空与现在是不一样的,由于没有望远镜,人们只能看到银河系的明亮尘埃。而在这种朦胧的夜色之中,古人把最亮的几颗恒星都记作“丙”,即现在所说的南十字座,它们都是明亮的超新星残骸或者脉冲星。 例如,《晋书·天文志》注记载了这样一颗“丙”星:“丙四星,在天安西侧。一曰天宗。”这是一颗在南天极附近极为明亮的超新星遗留物,它的位置在今天南十字座α-ε四颗恒星附近。另一本书《史记·天官书》也同样提到这四颗星中的一颗,说是“东井西壁有二星”“大而行疾”,它们的位置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南十字座β和γ两颗恒星。 再如,《周礼·春官·保章氏》载:“中州之日,商则祀典。”郑玄注解说:“中州之日,谓仲春秋月之辰也。此时万物毕盛,候者乃执仪而奏中州之乐,以迎祭祀之所。”这“中州之日”就是指春分秋分两节气时的黄昏时分,这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和正西方,所以又称 “二分”或“两仪”。
在这阴阳平衡的两节气时,在东北方可以观看到一颗特别的星,它就是被称为“内丙”的织女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这样的诗句:“左牵黄牛,右擎北雁。”李善注引三国吴人张昭的诗说道:“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这些“牵牛”就是后来的织女星。汉代学者王充在《论衡·言毒篇》里说:“织女七夕会牛郎。” 除了上述这些“乙”和“丁”以外,在东汉之前还记载了一些其他的“丙”星。这些“丙”星有的是超新星余烬,有的则是活动剧烈的变星(类似于现在的白矮星),还有的是中子星。虽然它们在古人的星图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现在已经不再属于夜空中的可见天体了。